您的位置: 首页 >警界资讯>警务要闻>详细内容

看封面,泸州已出现

字体: 来源:平安泸州 作者:平安泸州 发布时间:2025-03-20 09:29 浏览次数:

“警察同志

有人给我邮寄了一张

‘扶贫金卡’

之前一直听你们民警宣传反诈知识

我拿过来让你们看一看是不是骗人的?”

83d3c5ec632d457cafd460e4d4196bd4.png

3月5日14时许

古蔺县公安局二郎派出所

辖区居民张先生

向民警咨询求助

0e36b4682fcc4850a47e2a1a3e70e52d.png

611f4f04d8034f59b65d4846df28c6ef.png

群众收到的“扶贫金卡”


       

骗子往往紧跟时事热点、重点政策,利用群众对政策理解的偏差,甚至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制作假文件博取受害人的信任,从而继续实施诈骗。

在得知张先生并未被骗后

民警对张先生强烈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

给予了高度赞扬

b9411e1271174c44971ce477e1eac31d.png

民警也再次向张先生讲解

该类诈骗手段套路和辨别方法

cd545c4cb4164e589bc161af8da07f12.png

第一招:许以高额报酬,诱骗当事人入局


诈骗分子伪造红头文件    

邮寄快递给受害人

通过伪造公章消除受害人戒备心理

11566bfec3954dd682f08da07a2db71b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▲网络诈骗文件截图


第二招:诱导下载涉诈APP,逃避平台风险提醒      

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诈骗群聊

按照对方的指令

诱导其下载诈骗APP

3487da65d2ec451580beb53a0306f9ed.png

▲网络诈骗APP及聊天截图


第三招:精聊,诱骗当事人提供银行卡      

骗子会向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

以“纳税”“手续费”等由头

诱骗受害人“缴纳前置费用”

在受害人转账后

利用受害人逐利、侥幸的心理特性

又以账号错误、操作失误、账户冻结等各种理由

要求继续转账

最后“拉黑”消失

转账资金有去无回


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
     
警方提醒      

1.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红头文件,不要随意扫码进群。

2.对于补贴相关信息,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。

3.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,更不要按照对方的要求取款、转款。

4.如遇到此类情况,请及时报警求助。



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
温馨提示

请先点击”统一用户登录“进行用户认证登录,
如已完成请点击”已登录“
统一用户登录 已登录